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数控机床作为构建中国高端制造产业体系的根基,集成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其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一个国家现代机床控制技术实力。
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健康医疗、消费电子等高端产业蓬勃发展,广东仕兴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兴鸿”)凭借高精密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正加速崛起为全球先进制造的“中国名片”。从深圳初创到扎根东莞中堂,从国内首台设备下线到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仕兴鸿用14年时间,书写了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突围传奇。
坚定科技创新 深耕全球市场
早在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填补了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机械工业开始高度自动化奠定了基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数控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
肩负工业强国、科技强国使命,在黄泗平董事长的领导下,专注研发智能高端机床设备,产品现有五轴加工中心系列、高速钻攻机系列、立式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雕铣机系列、数控车铣系列等七大主流产品,进入数控机床加工各个领域。
目前,仕兴鸿数控拥有国家级重点项目或国产替代领域技术攻关的实力,先后承担配套铁科院高铁项目研发的专用加工设备;在国产大飞机C919和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客机零部件制造中,仕兴鸿数控以卓越的产品品质成为主力加工设备商。
自主创新研发 科技“ 国货之光”
仕兴鸿数控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经营理念,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品质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先后获得“广东知名品牌”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广东省高端数控机床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省级绿色工厂、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及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余项国家技术专利,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仕兴鸿数控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创新精神。
要想打破国际高端技术封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仕兴鸿数控董事长黄泗平表示:“数控机床核心在于自主研发创新,中国有一大批工程师红利,为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仕兴鸿数控已建成广东省高端数控机床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一支以雄厚技术力量,先进加工检测设备及科学的管理专业团队,先后成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衡阳技师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实习基地,为企业产品研发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所需人才,为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深厚基础。
产品品质提升 锻造新质生产力
数字、互联、智造是推动数控机床产业转型发展的三个关键词。近年来,仕兴鸿数控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行业数智融合的最新成果,呈现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应用场景。
持续的科研创新投入,在推动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也锻造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以最新研发生产的五轴五联动VMC—SL855U数控产品为例,自带RTCP刀尖跟随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可对复杂异型产品进行一次装夹、多面加工,精度高、效率快,可广泛应用于精密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医疗零部件生产领域,目前已生产100多台。
凭借卓越产品品质、过硬创新技术、周到售后服务及市场认可度,在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仕兴鸿数控获评广东知名品牌,同时入选“国货之光计划”,成为中国智能装备产业的佼佼者。
伴随中企出海 拥抱全球机遇
伴随着中国产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出海发展。仕兴鸿数控产品广泛应用于五金、模具、消费电子、医疗行业、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行业领域,正在全球逐步崭露头角,以高品质的产品及有温度的服务获得全球用户信赖。
2019年、2020年定制研发的高铁铁轨六轴六联动双通道加工中心,老挝的第一条高铁磨万高铁、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的铁轨加工,所需的六轴六联动加工中心都是由仕兴鸿数控独家提供,为高铁走进一带一路提供中国装备制造力量。
以品牌建设引领新质生产力,广东企业家责无旁贷。近年来,仕兴鸿数控为多个关键产业提质增效赋能,促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从产品解决方案到全链条服务,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为用户提供各类高端智能数控装备,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全过程支持服务,形成技术引领、配套完善的制造体系。仕兴鸿数控将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全球化布局,持续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发展新模式。
广东精品,世界共享。数控机床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去沉淀的行业。董事长黄泗平表示,“尽管国内部分高端产品性能与精度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精密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贡献自身力量。”